统筹方法平话引子十篇(汇总)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统筹方法平话引子篇一
【学习目标】
1.学习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
2.了解举例子、制图表在说明中的作用。
3.用科学的眼光审视生活,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课文提示】
1.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
2.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
【正音正字】
裨 bì
【词语积累】
错综复杂 千头万绪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急急忙忙 小题大做 不无裨益 通力合作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运用下定义说明方法介绍什么是统筹方法,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第2—14段),介绍统筹方法的原理及应用。这部分由两层构成。
第一层(第2—8段),写统筹原理运应用到生产管理方面。
第二层(第9—14段),由“抓烧开水这个环节”引出在近代工业管理中要抓住主要环节、主要矛盾,统筹方法在近代工业管理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第15、16段),说明统筹方法在其他领域的运用。
【课文分析】
本文主要是向读者介绍统筹方法的科学原理及其运用方法。
本文讲述的科学方法虽然知识性、科学性都很强,但是由于作者列举了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泡茶加以说明,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文章显得通俗易懂。
【思维训练】
1.统筹方法是什么方法?在应用时,它的主要点是什么?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的主要点是把工序安排好。
2.从全文看,运用统筹方法的好处是什么?
运用统筹方法的好处是: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
3.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本文主要运用了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制图表等说明方法。
4.列数字、制图表有什么作用?
在复杂的工序中,难以用文字一一表述清楚。改用数字和图表说明,就变得简单明了,具有直观形象、清楚醒目的特点。
5.举例说明,你自己是怎样合理安排,提高效率的?
统筹方法平话引子篇二
教学目的:
一、了解的简单原理,认识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二、学习本文设例、配图表等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第2—15自然段
教学难点 :将用于社会实践中去。
关键:同难点。
方法:引导学生多设例,并将这些设例绘成图表示意。
教学时数:二节。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上节课作业 完成情况后导入 新课:
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中,或是工业、农业以及各行各业工作过程中,无一不想节省时间、提高效益。如何才能少费时、少费事、多干活、干好活呢?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写的就是专门解决这一问题的,认真研究,大有裨益。
二、快速默读课文后分段。
1.第一自然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下定义,总领全文)。
2.“如何应用呢?”这一设问有何作用?
——这是读者最关心的问题,最能引起兴趣;结构上又起到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
3.作者怎样说明的应用呢?
举例;设例;
4.作者用烧水泡茶这一设例引出的是什么原理?体现在哪些方面?
——作者一例多用,在第二段第一层里,已将统筹原理应用到生产管理方面了。但这还不够,于是又采用“拓展深入”的手法,再画出两幅图表,由“抓烧开水这个环节”引出在近代工业管理中要抓住主要环节,主要矛盾。②抓主要环节——引出近代工业管理(9—14)。
5.这一原理是否只能用在工业上呢?
补充说明:应用极广(15自然段)。
6.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否可以削减?
——这是全文结束语,意在说明: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更有利于的广泛应用,因此不能删减。
三、布置作业 :
练习四。
板书:
一、,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1)
二、如何应用:1.设例(2—8)
2.抓主要环节(9—14)
3.补充说明(15)
三、优越的制度有利于发挥这一原理的更大作用。(16)
第二节
教学目的:目的二
教学重点:同上。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关键:同上。
教学方法:同上。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抽查订正上节课作业 。
二、课文中配了三幅图表,一二幅都有文字说明,第三幅却没有文字说明,谁能看着这几幅图表用自己的话说明它们表达的意思?
小结:这三个箭头示意图又称“统筹图”。第一个箭头图,在调查的基础上标出完成一项工程所需的时间和各工序之间的关系,初步说明了的原理及应用。第二个箭头图,通过简化把各项有直接关系的工序联系起来,找出主要矛盾线。第三个箭头图,进一步简化、概括为数学公式,应用性更广。
在复杂的工序中,难以一一用文字表述,改用数目字,简单明了,有利于指挥施工。总之,以图表辅助说明,具有直观形象清楚醒目的特点,这种说明方法效果很好。
四、布置作业 :
1.自己设例并给出统筹图表。
2.练习七。
统筹方法平话引子篇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中 姚孟洪
教学要点:学会统筹方法的应用及画图表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
一.课文中配了三幅图表,一、二幅都有文字说明,第三幅却没有文字说明,谁能看着这几幅图表用自己的话说明它们表达的意思?
抽查,结合学生回答归纳:
这三个箭头示意图又称“统筹图”。第一个箭头图,在调查的基础上标出完成一项工程或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各工序之间的关系,初步说明了统筹方法的原理及其运用。第二个箭头图,通过简化把各项有直接关系的工序联系起来,找出主要矛盾。这对复杂的工程尤其重要,便于合理地调配工序,减少窝工,从而保质保量高效率地按时完成任务。第三个箭头图,进一步简化,概括为数学公式,应用性更广。
在复杂的工序中,难以一一用文字表述,改用数目字,简单明了,有利于指挥施工。总之,以图表辅助说明,具有只管形象清楚醒目的特点,这种说明方法效果很好。
练习:让学生用文字简洁地表述图表的内容。
二.将统筹方法用于实践。
找一些题目,让学生自行科学合理地安排其最简便省时的顺序,用统筹图表表示。
练习:
1.李林每天下午放学后5点10分到家,他要做这几件事:
(1)做作业 (30分钟)、
(2)烧饭(40分钟)、
(3)(3)打扫院子(8分钟)、
(4)(4)洗碗(2分钟)、
(5)(5)整理桌凳(2分钟),
他必须赶上父母亲6点10分下班回来吃饭。
2.王虹从早上起床到上学前这段时间为25分钟,他要做以下几件事:叠被(2分钟)、洗脸(3分钟)、刷牙(2分钟)、刷锅(1分钟)、煮鸡蛋(10分钟)、吃早点(10分钟)。根据以上内容,为王虹画一幅箭头图(统筹图)。
3.某同学放学回家要做以下的事:烧饭(30分钟)、做作业 (15分钟)、整理房间(5分钟)、扫院子(5分钟)、看晚报(10分钟)、洗菜(10分钟)、炒菜(10分钟)。请用统筹方法进行恰当的安排,并设计一张图表。
统筹方法平话引子篇四
教学目标:
1、了解通俗活泼的语言;
2、学习设例子,配图表等说明方法;
3、学会运用统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了解统筹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设例子、配图表的说明方法以及通俗活泼的语言。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字词及文章结构;
2、了解统筹方法的定义,初步感知设例子、配图表等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由日常生活时间安排导入。
二、示标。
三、结合课后注释,简介作者。
华罗庚,现代数学字,江苏人。
四、检查预习。
1、注音。
2、解词。
五、解题及理清课文结构。
1、说明什么是统筹方法及其衫范围。
2~15设置烧水泡茶的事例,并配以图表,具体说明统筹方法的应用特点。
16指出统筹方法应用的广阔前景。
六、学生自学课文。
1、划出统筹方法的定义,思考统筹方法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在应用上有什么特点。
2、甲乙丙三种方法是按什么次序排列的?哪一种最省时,为什么?
3、你能理解设例子和举例子的区别吗?(p88)
4、三幅图表之间有什么不同?
生读课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教师边巡视边点拨引导。
七、师生讨论明确。
1、下定义:
统筹方法的性质:数学方法。
特点:安排工作进程。
实用价值:应用极为广泛。
2、合理——不合理的顺序。
第一次设例,表明安排好工序的好处在于节省时间,提高了效率。
第二次再次设例分析并将几个工序之间的关系归结为箭头图,据图解说,进一步指出要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要抓主要环节(怎样应用)安排好工序的必要性。
第三次,举泡茶为例进行分析,说明次要环节可以合并。
说明统筹方法应用时,可以合并次要环节。
3、(p88)
4、繁》简,具体》抽象
八、课堂小结。
九、练习。
见课课练。
板书:
统筹方法
华罗庚
1.统筹方法
烧水泡茶:甲→乙→丙
2~15具体说明:
统筹方法平话引子篇五
专题——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的大致内容,认识科学的思想方法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以及日常生活方面所起的作用,养成关注和不断改进自己思想方法的习惯。
2、在“阅读”方面,从课文中提供的由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材料说明相似道理的文章中,增强从现象到本质地看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看懂浅近文言短文的能力,学习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说明事理的写法。
4、学会把握整体之中的关键部分,并尝试从事物联系和互动的方面去认识事物。在扩展延伸、搜集材料中消化学到的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
5、在“讨论•活动”中,学会在独立钻研、合作学习和制订方案的过程中,运用系统思想和统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激发自己研究兴趣,提高思维能力。
重点:养成关注和不断改进自己思想方法的习惯。
难点:增强从现象到本质地看待问题的能力。激发自己研究兴趣,提高思维能力。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看两则案例,谈体会
讨论后【明确】缺乏系统思想,没有运用统筹方法,简单行事,造成严重的混乱和重大的损失!
三、阅读选文•明白事理
1、了解两位人物:华罗庚、孙膑
2、交流文选中的生字词
3、阅读解说
4、阅读《统筹方法》思考:
1)理清层次
2)《统筹方法》告诉我们要怎样安排好工序?
3)统筹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4)本文中三次举泡茶的事例,配置了三幅箭头图,并且三幅图表的设计方式都有变化,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5、阅读《田忌赛马》后思考:
1)明确文章的叙事过程。
2)田忌赛马获胜的玄妙何在?(若用图应该如何表示?)
四、明确什么叫系统思想和统筹方法
五、阅读资料•认识价值
了解内容 明确层次
六、实践活动
七、组织交流
1、解决实际问题
1)假如某个星期天一群同学到你家里来,大家一起动手包饺子吃。请你安排好从准备到煮熟各个环节的工作,并仿照《统筹方法》一文,用几个关键词和图形,描绘整个过程。
2)访问某一单位,了解某一工作流程,如农田种植、房屋装修、医院诊治、配料烹调等,研究一下这里面是否有统筹的学问,写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要了解的工作流程最好是单一性的。调查报告只要把道理说明白就可以。
2、统筹运用•交流经验
《专题——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作业
学习目标:
1、了解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的大致内容,认识科学的思想方法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以及日常生活方面所起的作用,养成关注和不断改进自己思想方法的习惯。
2、在“阅读”方面,从课文中提供的由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材料说明相似道理的文章中,增强从现象到本质地看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看懂浅近文言短文的能力,学习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说明事理的写法。
4、学会把握整体之中的关键部分,并尝试从事物联系和互动的方面去认识事物。在扩展延伸、搜集材料中消化学到的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
5、在“讨论•活动”中,学会在独立钻研、合作学习和制订方案的过程中,运用系统思想和统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激发自己研究兴趣,提高思维能力。
重点:养成关注和不断改进自己思想方法的习惯。
难点:增强从现象到本质地看待问题的能力。激发自己研究兴趣,提高思维能力。
【课前作业】
1、阅读书本p110——p119的相关内容
2、给加点字注音或据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统筹( ) 淤塞 ( ) 勘察( ) shū 纽 è 制
【课后作业】
一、阅读下面文章后,请答题
(1)有位哲学家说过:“晶体由于格式有余而缺乏韵味,烟雾囚其过于混沌而趣情___________________”。科学,长期以来被认为与艺术这种“文化的混沌”________________。但是,20世纪大科学的发展,使科学与艺术愈来愈统一起来,正像晶体与混沌在凝聚态物理学基础上统一起来一样。
(2)不管他们自己意识到没有,文学艺术家们实际上在做着一种理想的“社会实验”,实施着一种特殊的“社会仿真技术”。他们用文学艺术的方式,把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事物同构起来,从而通过信息反馈的方法,驱使现实生活向着自己希望的方向移动。这种行为模式,同物理学家用橡皮膜上小球的运动模拟电磁场中电子的轨迹,同军事家用电子计算机网路模拟战争的场面,同化学家用温度、压力的变化迫使化学反应向着同构方向移动,同工程师用仿生学的技术建造现代化的大楼等等,在认识上,都是一样的。
(3)文艺活动和科学活动都是人类认识大自然(包括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有机过程。不同的是,文艺现象偏重于感性,科学现象侧重于理性;文艺现象偏重于表现,科学现象侧重于内涵;文艺现象偏重于形象,科学现象侧重于抽象;文艺现象善于用生活原型说话,科学现象善于用生活逻辑论证;文艺现象常常把平凡的事件表现得生动、活泼、多变,而科学现象则往往把复杂的故事描述得单调、冰冷、静寂。一句话,文艺现象是非模式化的科学现象,科学现象是模式化的艺术现象。
(4)报告文学与特写最讲究真实性, 因而也最无模式可言,但是,只要进入小说领域,生活便加入作家的思想,开始了文艺的模式化进程。如果说通俗小说仅仅包含了普通生活的逻辑的话,那么,哲理小说则以时代精神,把生活凝固在理想的模式中去。有人说,“小说是哲学对文艺的渗透,诗歌是数学对文艺的渗透”。这话是有道理的。最自由的诗歌,也要讲究音韵。最格律的诗词,几乎可以用布尔代数写出通项公式来。随着电子计算机对文艺的“入侵”,人们简直可用模式识别的方法,判断一个小说家的特征文风,就像侦探家用指纹来判断犯人的罪行一样。可见,最无模式的文学艺术,亦开始了自身的进化模式。
(5)相反,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亦在向艺术化方向发展。现代模糊数学的出现,就是典型例子。本来,科学最讲究精确性与模式化,但是,最近十几年人们发现,最讲精确的电子计算机,在透过模糊现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方面,远远不如一个婴儿。因为婴儿在识另,l母亲的时候,绝不会因为母亲一夜间脸上长一个粉刺,而拒绝吃奶。但是,最高级的计算机系统,竟然会把长了粉刺的母亲,判断成“不是原来的母亲”。原因在于它太精确了,精确到了由于一点“微小差异”就忽视“质的规定性”!所以,当代科学技术愈来愈减少模式化程度而带上“艺术性”。谁越能凭经验选择隶属函数,谁就越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这就像一个作家,谁愈具有生活积累,谁就越能把时代精神表现得更加科学一样。
1.第(1)段的两横线上,应依次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
a.皆有 风马牛不相及 b.皆无 格格不入
c.皆备 异曲同工 d.无穷 如出一辙
2.第(2)段的内容主要在于说明( )
a.文学艺术家是在做“社会实验”,实施特殊的“社会仿真技术”。
b.文学艺术家的行为模式与科学家的行为模式相同。
c.文学艺术家与科学家认识一致,行为模式相同。
d.文学艺术家的行为模式与科学家的行为模式在认识上都是一样的。
3.第(3)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
a.文艺活动与科学活动都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
b.文艺活动与科学活动的不同之点。
c.文艺现象与科学现象的区别。
d.文艺现象与科学现象的区别和联系。
4.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第(4)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不超过1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第(5)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不超过1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5)段中,举婴儿识别母亲和计算机系统判断母亲的例子,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章内容,适合作本文标题的有( )
a.科学与艺术应该统一 b.科学与艺术的相互转化
c.科学与艺术的相互渗透 d.科学中的文艺现象
e.文艺中的科学现象 f.谈谈科学与文艺
g.科学与艺术正在走向统一 h.现代科技发展走势
二、名著阅读题
1、飞岛上的人对 和 两门学科有精深的造诣。
2、.“小人国”曾发生过很多可笑的事情:根据“怎样打破鸡蛋”而分成了__________ 派与 __________派,为此引发了多次战争。
《专题——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学案参考答案:
【课前作业】
1、略
2、chóu sè kān 枢 扼
【课后作业】
一1.b
2.d
3.d
4.(1)文艺的进化模式。(或文艺开始了模式化。) (2)科学在向着艺术化方向发展。(3)现代科学需要减少模式化程度而带上艺术性。
5.c、f、g
二、名著阅读题
1、数学;音乐 2、大端;小端
统筹方法平话引子篇六
教学目的:
1.了解统筹方法的简单原理,认识统筹方法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2.学习本文下定义、举例子、画图表的说明方法的使用。
3.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统筹方法的初步能力。
教学设想:
1.教学本文重点在第2—15段,难点则是将统筹方法用于社会实践中去。应引导学生多设例,并将这些例子绘制成图表示意,掌握画图表这一说明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2.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设想:
由生活中的一个例子入手,讲解生活中其实很需要科学合理的运用时间的好办法,引出统筹方法这一概念,再介绍作者华罗庚,了解作者;了解什么叫统筹方法,想想作者是怎样来说明统筹方法的应用和应用价值的。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中,或是工业、农业以及各行各业工作过程中,无一不想节省时间、提高效益。如何才能少费时、少费事、多干活、干好活呢?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写的《统筹方法》就是专门解决这一问题的,我们认真研究,肯定会大有裨益。
二.介绍作者华罗庚。
华罗庚,我国现代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学理论的研究上有卓越的贡献,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生前曾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为了使数学更好地为祖国的工农业生产建设服务,他致力于研究并推广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小、数学在工农业生产实践中发挥巨大威力。他重视实用数学的普及工作,为了使文化水平不高的广大生产者了解有关数学原理,并懂得其原理在生产中是怎样运用的,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下了《统筹方法平话》、《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优选法平话》等科普读物。以为外国数学家曾感叹说:“我们从来没有见过一位数学家和群众有这样的关系。”这说明了华罗庚致力于科学普及工作的突出成就。
三.理解什么是统筹方法。
1.课题为“统筹方法”,讲的是一种方法,因此它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那么,什么是统筹方法呢?请大家找出课文中严谨、科学地说明这一概念的语句。(理解“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的特点及作用)
学生思考,很容易地找到第一段的第一句话: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2.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学生能知道这是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教师讲析“下定义”的特点:定义=内涵+外延。在这儿,安排工作进程是统筹方法的内涵,本质属性,数学方法是精确地计算(时间或路程)的方法,并非其他方法,这是它的所属,是外延,两者合在一起准确而简明地指出统筹方法的性质特点。
3.作者为什么开篇即用下定义的方法说明“统筹方法”?
学生能想到:这是使读者对这种数学方法的性质和内涵有所了解,以便于下文具体说明。
4.第一段还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统筹方法的应用范围,正因为运用范围广泛,所以才有研究、介绍、普及的必要。
四.理解作者是怎样通俗、生动地把这一数学方法介绍得清楚、明白的。
“统筹方法”既然如此有用,那“如何应用呢”?这是读者最关心的问题,最能引起兴趣,因此作者在第二段用一个“设问句”开头,在结构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可以由老师步步设问,学生跟着回应,启发学生的思考。)
1.问:那么,作者是怎样说明统筹方法的应用的呢?
请学生通读全文,思考回答:
举例子:“泡茶”。举出实有的例子,用以证明自己要讲的道理或事实。或假设例子,但这种设例很有广泛性和代表性,也可以用来证明自己要讲的道理。
2.(1)问:烧水泡茶这件事有几道工序?有几种办法?哪种办法最省时?为什么?(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种来)
学生能找到:
(2)例举“泡茶”的例子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泡茶是常见的生活现象,以此为例通俗易懂;而且使读者了解合理安排工序的重要性,揭示“统筹方法”的实质:科学合理安排工作进程。并加以引申,引到生产管理方面,说明运用统筹方法的意义。
(3)哪些词能表明作者对办法甲、办法乙、办法丙的肯定或否定态度?
如:“等”水开了的“等”、(从容不迫、顺理成章的意思,体现办法甲的合理性);
“坐待”(坐以等待,有白白浪费时间之意,不合理)、
“急急忙忙”(体现工序安排得不合理)
3.作者一例多用,在第一次举“烧水泡茶”为例时,已经将统筹方法原理应用到生产管理方面了,但这还不够,于是又采用“拓展深入”的手法,由“抓烧开水这个环节”引出在近代工业管理中要抓住主要环节、主要矛盾。
(1)第二次举“泡茶”为例,要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说明要运用统筹方法的关键是抓主要环节,这样才能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
教师讲述:再用俗语、文言词语、成语,深入浅出地说明近代工业生产中运用统筹方法的重要性。如“废话”、“卑之无甚高论”、“吃饭要一口一口吃”、“临事而迷”、“错综复杂”、“千头万绪”、“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
(2)第三次举“泡茶”为例,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总结:告诉人们次要环节可以合并。
4.统筹方法这一原理是否只能用在工业上呢?
要求学生举例说明其应用广泛。
5.本文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削减?为什么?
明确:这是本文的结束语,意在说明: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更有利于统筹方法的广泛运用,因此不能删减。(联系《中国石拱桥》一课的结尾,考虑到文章的写作时代背景)
五.整理出全文的结构思路
统筹方法平话引子篇七
【学习目标】
1.学习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
2.了解举例子、制图表在说明中的作用。
3.用科学的眼光审视生活,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课文提示】
1.华罗庚,是我国的数学家。
2.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
【正音正字】
裨 bì
【词语积累】
错综复杂 千头万绪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急急忙忙 小题大做 不无裨益 通力合作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运用下定义说明方法介绍什么是统筹方法,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第2—14段),介绍统筹方法的原理及应用。这部分由两层构成。
第一层(第2—8段),写统筹原理运应用到生产管理方面。
第二层(第9—14段),由“抓烧开水这个环节”引出在近代工业管理中要抓住主要环节、主要矛盾,统筹方法在近代工业管理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第15、16段),说明统筹方法在其他领域的运用。
【课文分析】
本文主要是向读者介绍统筹方法的科学原理及其运用方法。
本文讲述的科学方法虽然知识性、科学性都很强,但是由于作者列举了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泡茶加以说明,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文章显得通俗易懂。
【思维训练】
1.统筹方法是什么方法?在应用时,它的主要点是什么?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的主要点是把工序安排好。
2.从全文看,运用统筹方法的好处是什么?
运用统筹方法的好处是: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
3.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本文主要运用了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制图表等说明方法。
4.列数字、制图表有什么作用?
在复杂的工序中,难以用文字一一表述清楚。改用数字和图表说明,就变得简单明了,具有直观形象、清楚醒目的特点。
5.举例说明,你自己是怎样合理安排,提高效率的?
统筹方法平话引子篇八
统筹方法平话引子篇九
教学目标:
1、了解通俗活泼的语言;
2、学习设例子,配图表等说明方法;
3、学会运用统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了解统筹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设例子、配图表的说明方法以及通俗活泼的语言。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字词及文章结构;
2、了解统筹方法的定义,初步感知设例子、配图表等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由日常生活时间安排导入。
二、示标。
三、结合课后注释,简介作者。
华罗庚,现代著名数学字,江苏人。
四、检查预习。
1、注音。
2、解词。
五、解题及理清课文结构。
1、说明什么是统筹方法及其衫范围。
2~15设置烧水泡茶的事例,并配以图表,具体说明统筹方法的应用特点。
16指出统筹方法应用的广阔前景。
六、学生自学课文。
1、划出统筹方法的定义,思考统筹方法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在应用上有什么特点。
2、甲乙丙三种方法是按什么次序排列的?哪一种最省时,为什么?
3、你能理解设例子和举例子的区别吗?(p88)
4、三幅图表之间有什么不同?
生读课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教师边巡视边点拨引导。
七、师生讨论明确。
1、下定义:
统筹方法的性质:数学方法。
特点:安排工作进程。
实用价值:应用极为广泛。
2、合理——不合理的顺序。
第一次设例,表明安排好工序的好处在于节省时间,提高了效率。
第二次再次设例分析并将几个工序之间的关系归结为箭头图,据图解说,进一步指出要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要抓主要环节(怎样应用)安排好工序的必要性。
第三次,举泡茶为例进行分析,说明次要环节可以合并。
说明统筹方法应用时,可以合并次要环节。
3、(p88)
4、繁》简,具体》抽象
八、课堂小结。
九、练习。
见课课练。
板书:
统筹方法
华罗庚
1.统筹方法
烧水泡茶:甲→乙→丙
2~15具体说明:< 合理→不合理
箭 头 图:繁→简
16.前景
第二课时
一、检查预习。
二、目标:
1、进一步学习设例子、配图表等说明方法的应用;
2、领会语言通俗活泼的特点。
三、自学课文。
1、学生板演:画出三幅箭头图。
让学生结合图表讲述统筹方法的性质、特点及其原理。
2、精读课文16节。
统筹方法原理中要求“统筹”,我们的制度为此提供了前提条件。
3、结尾的作用。
点明了统筹方法在我国得到更加广泛应用的广阔前景。
四、全文小结。
1、本文在说明统筹方法的概念之后,设置烧水泡茶的例子,由现象到本质的说明了统筹方法的基本原理、应用方法及应用价值。
2、运用设例子、配图表、下定义等说明方法。
3、学生事速读课文,体会语言通俗活泼的特点。
五、练习。
1、日常生活举例
2、填空:
统筹方法是一种_____数学方法,应用统筹方法的目的是____,关键是____。
上一篇:《统筹方法》教学设计
下一篇:没有了
统筹方法平话引子篇十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设例子、配图表的说明方法
2、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本文通俗活泼的语言
3、了解统筹方法的简单原理,在学习生活中,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说明:
本文是数学家华罗庚的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是向读者介绍统筹方法的科学原理及其运用方法。本文讲述的科学方法虽然知识性、科学性都很强,但是由于作者列举了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烧水泡茶加以说明,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朗读通俗活泼的语言中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设例子、配图表。另外,在学生学习了统筹方法的基本原理后,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必将学会更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课文
激发兴趣
以“春季校运会班级学生报名参加比赛,因没有合理安排,而丢失了比赛的机会”事例导入。
倾听、思考、初步交流。
以较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引入课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初步的交流,会产生矛盾的冲突,意见的纷呈,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的学习。
学习课文
掌握原理
提出要求:
自读课文,什么是统筹方法?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
散读课文,圈划课文主要内容。“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明确:使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培养学生读书必须动笔墨的好习惯。
深入学习
懂得方法
作者是怎样给我们介绍这种方法呢?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可抓住一些“路标”;
讲解“举例子”和“设例子”的区别;
讲清:抓住主要环节,合并次要环节
1、 抓住文中的关键句,给课文分段分层:“如何应用呢”——承上启下;“当然,这种方法……”——承上小结。
2、 明确本文的说明方法:设例子、配图表;并明确:“设”,是设计出来的例子;“举”是列出事实存在的例子。
3、 学习“烧水泡茶”例子
各组派代表到黑板上画图表,并借说自己所画的含义。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应逐步教会学生自己阅读的习惯,学会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学会概括内容。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将此环节的教学更为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具体明确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明确其中的关键的环节。
通过文本的阅读,转化为自己动手实践的能力,并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朗读课文
品味语言
范读课文11节,并说明科普作品是让广大人民群众阅读,语言须通俗活泼。
体会并举例说明通俗活泼的语言特点。
口语:走路要用两条腿走,吃饭要一口一口吃(通俗)
成语、文言词汇:错综复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卑之无甚高 (活泼)
教师的范读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就将感受说明文语言通俗活泼的特点。再指导学生归纳小结,就将更容易掌握了。
拓展练习
学会应用
提出生活中的现象,运用统筹方法懂得在生活中运用科学:张洪每天早上起床后,需要花费:淘米一分钟,烧早饭八分钟,漱口一分钟,洗脸一分钟,整理被子一分钟,早锻炼四分钟,然后吃早饭上学去。
用统筹方法原理,合理安排顺序,设计出方案,并用图表法将七件事的合理顺序表示出来:
淘米1烧早饭 8
整理被子 1
漱口 1
洗脸 1
早锻炼 4
吃早饭、上学
学生运用刚学的统筹方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既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又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将自己所画好的图表讲述出来,口头表达能力有得以训练。
思路点拨
以课文中所设的例子为突破口,提出要完成烧水泡茶这件事该如何安排?在同学们意见分歧的情况下,先不急于回答,而是适时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再来对照自己原先的设计,找出差距,孰优孰劣,说明理由。
练习举隅
1、词语积累:错综复杂 通力合作 临事而迷 不无裨益
2、请将下面的设例绘成统筹图表:李强每天下午放学后5点10分到家,他要做这几件事:①做作业(30分钟)②烧饭(40分钟)③叠衣服(8分钟)④洗碗(2分钟)⑤整理书桌(2分钟)他必须赶上父母亲6点10分下班回来吃饭。
3、结合日常生活、学习的实际,自己设例并绘出统筹图表。
- 门面租赁合同电子版(汇总6篇)
- 高三上政治教学工作总结5篇(优秀)
- 高老头读后感两百字优秀(四篇)
- 餐饮工作计划精选(3篇)
- 车间工人试用期工作总结(七篇)
- 给客户的道歉信9篇(通用)
- 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高段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5篇)
- 集团工作计划 集团公司年度计划四篇(模板)
- 销售助理工作计划表实用(二十二篇)
- 转正申请书 转正申请书 员工10篇(优秀)
- 高校教师教育心得体会(5篇)
- 锅炉班长个人工作总结 大学副班长个人工作总结优秀(
- 质量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工程 质量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报审
- 管理人员考核内容 管理人员考核有何作用?12篇(模
- 街道消防安全工作方案优质(十五篇)
- 防火发言稿100字四篇(大全)
- 超市社会实践报告300字 超市社会实践报告3000
- 重阳节文案唯美 重阳节文案素材实用(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