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次都选择考研,最后都弃考了的人是怎么样的
复试已经一个多月了,但是昨天收到一个读者朋友的消息。通过后,她留言讲述了哥哥的困境。
原来他哥哥两年前本科毕业后就一直在考研。去年弟弟考了两科就放弃了考试。他告诉家人,复习不到位,考试无望,不想浪费时间。当时家里人都劝我弟弟找工作,但我弟弟坚持再考一年,当时就下定决心了。
家里人看到他这样,都有了期待。我以为弟弟这次会没事,没想到他这次复试弃考了。虽然今年是个特例,但是这么久了她还是屡次弃考。她很难不把“失败者”这个词和她的弟弟联系起来。
最后,她问:“兄弟,这是个失败者吗?作为家人,你是怎么对待和帮助他的?”
面对她的问题,下面是我的回答。希望对那些弃考的考生有所帮助。
首先,我不认为考研弃考是失败者。
放弃考研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复习不充分,心理素质不好,或者突然有了其他考研方向。不管什么原因,他都要承担放弃考研后的代价,包括别人的质疑,家人的失望,自己的挫败,对现状和未来的反复规划和思考。
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其动机。在不知道动机的情况下给人贴上“失败者”的标签,是非常苛刻的,充满歧视的。
因此,建议弃考考生家属更冷静地对待此事。与其抱怨质疑他,不如想办法和他共度难关。也许他内心正在经历惊涛骇浪,而你对此一无所知。
其次,作为家人,如何帮助那些屡次弃考的人?
帮助一个人,首先要了解他困境背后的原因,这样才能治本。因此,建议:
第一,找时间和哥哥好好谈一谈,找出动力因素。
其实屡次弃考的背后有很多动机,比如1。复习不到位,压力太大;2.考试当天因为各种原因迟到,不得不弃考;3.换研究生专业,暂时弃考;4.考研只是缓解了迷茫,但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却更加迷茫;5.想回去工作,重新开始等。
总之,家人首先要了解弃考背后的原因和根源,这样才能对症下药,给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
二、了解动机后,有针对性地解决,可以寻求相关专家的帮助。
了解了动机之后,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家属就可以解决了。比如考试当天迟到就要弃考。作为当事人,我一定觉得很愧疚。毕竟我准备了这么久。所以他的家人可以安慰他,鼓励他再战。
但如果压力太大而屡次弃考,或者考研只是借口,那么家长最好寻求相关专家的帮助。在巨大压力下反复弃考,可能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弃考可以理解为逃避压力,但某种程度上可能是不可控的。他内心的痛苦可能也比家人想象的要大。一次两次并不可怕,他最怕的是后续在生活和事业有压力的时候变成逃避的习惯。因此,家庭成员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如果是后者,陷入迷茫,以考研为目标,其实是一再弃考的借口。这时候家人可以给他一些建议,但一般来说,如果表达有错误,很容易给对方更大的压力。而且,这个时候,他可能需要被引导出内心,走向未来的方向,他需要有一个更详细的规划。所以可以寻求职业规划师等专业人士的帮助。
简而言之,帮助他们解决他们能解决的问题。如果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就要寻求相关专家的帮助,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